www.6677365.com
  首    页 时政要闻 政协简介 规章制度 组织机构 政协会议 视察调研 社情民意 重要提案选登 专门委员会工作 委员风采
  领导讲话 热点专题 党派团体 市县政协 理论研究 文史资料 机关建设 图片动态 各地政协新闻 政协工作动态 书画摄影
今天是: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图片动态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集萃
www.6677365.com www.nxzxb.gov.cn     2018-01-30  字体: [][ ][ ] 
 
            让“特色”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关键词
                ——李良委员代表民革宁夏区委会的发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总书记用这句话生动诠释了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近两年,我区先后有西夏区镇北堡镇、泾源县泾河源镇、利通区金银滩镇等7个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自治区也于2017年4月确定了首批10个省级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创建。然而,我区特色小镇在培育建设中仍存在规划定位不精准,功能拼凑实施难;产业特色未凸显,支撑作用发挥难;要素保障不给力,后续配套服务难等问题。
  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上应紧紧抓住“特”的本质,找准自身特点,寻求差异性定位,强调地域风貌、文化底蕴、产业优势和旅游资源的独到性。建筑风格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尽可能保留原始风貌,凸显特有的地理文化标识,避免大拆大建,盲目模仿复制。
  坚持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布局上,综合考量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现状,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产业定位上,不追求“大而全”,力求“特而强”,紧扣产业升级趋势,构筑产业创新高地。产业规划上,推动关联、配套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特色产业链优化配置。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将改革作为核心,在制度和机制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健全要素保障机制,积极争取环境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小城镇建设等项目资金,抓好政策资金的整合利用。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小镇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运行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另一方面,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小城镇在土地、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更多自主权,激发特色小镇发展潜力。同时,还要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对基础公共服务的保障,加快宜居宜业小镇建设,推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的进程。
 
      别将城市困难职工置于被遗忘的角落
          ——田桦委员代表民盟宁夏区委会的发言

  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在都市一隅,繁华遮蔽下的贫困更容易被忽视。截至2017年4月,全区共有城市困难职工22926户,收入稳定性差、致贫原因较多、心理压力过大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特点。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困难职工给予了帮扶和关爱,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区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帮扶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统计口径不同,界定差异较大,政策补贴标准不一。针对困难职工,只有工会一个部门在帮扶,与其他部门的帮扶既存在着交叉,又存在着空白和盲区,形不成合力。由于帮扶资金相对有限,在救助方面往往只能采取广覆盖、低标准、“撒胡椒面”的方式进行,帮扶资金难以发挥出造血功能。个别基层帮扶中心人员配备与帮扶工作要求不适应。全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尚处起步阶段,工作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为此,建议将城市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融入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大局,得到同等的重视。建议明确牵头单位,理顺民政、人社、工会、妇联、团委等单位和部门帮扶机制,搭建困难职工帮扶平台,形成帮扶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针对我区城市困难职工年龄及收入状况,应建立社保资金的专项补贴制度。对原国有改制企业的困难职工在提前退休等方面予以特殊照顾,或者根据物价变化进行合理的经济再补偿。对困难职工办理医疗保险给予适当补助,将其纳入职工医疗互助和大病救助范围,提供补充救助。并通过开展定向式培训,将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定向式就业的新路子。制定出台定向式培训促进再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开展结合困难职工自身条件和当前市场需求方向的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困难职工向城市绿化、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旅游服务等方面实现定向式就业,切实解决城市困难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
  同时,为基层帮扶工作岗位配备政治素质良好、工作热情较高的干部,充实社区工作人员到帮扶工作队伍中,并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与办事效率,使帮扶工作更具情感,更加入心,化解矛盾于萌芽、解决问题于初期,切实提高帮扶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措”并举 严防政府债务风险
           ——刘文委员代表民建宁夏区委会的发言

   中共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对地方政府而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应摆在政府履职的重要位置。 近几年,我区不断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将债务规模控制在中央下达的限额之内,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发展需求夹杂着政绩冲动,弱化了责任和风险意识;二是市县政府财力普遍不足,偿债能力堪忧;三是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问责不到位;四是PPP项目不规范,变相举债需高度警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紧迫性,树立与风险赛跑的意识,“五措”并举,严防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完善政府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改变单纯以GDP增长“论英雄”的局面,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逾期情况摆到更重要的位置,全方位考评市县政府和相关领导干部,引导市县政府处理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的关系。
    二是依法从严从紧控制债务增长。各市县应在自治区政府下达的限额内举借债务,并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债务资金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新增债务安排要考量债务资金使用方向和上一年度债务资金使用绩效,并优先安排在建项目。
    三是落实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按照“谁举债、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建立偿债机制,明确规定具体使用债务资金的地方政府是举债主体,负有偿债责任。市县出现偿债困难时,优先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用好存量资金、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债务。
    四是建立健全问责体制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和处理程序,责任追究到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严肃问责。加快建立统一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披露责任,规范披露内容、时间节点和披露渠道。
   五是规范运作PPP项目。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重当前转向重长远,为PPP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对所有PPP项目严格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严守财政支出10%的“红线”,加强财政支出责任监测,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当期可承受、远期可持续。
 
  以“7个行动计划”为抓手 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
           ——李斌委员代表民进宁夏区委会的发言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幸福产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载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推动我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钥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破解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难题的路径,体现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之中。建议自治区统筹实施“7个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市场主体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议在引入规模大、效益好的大企业上出实招,为快速发展提供增量。在支持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做强做大上求实效,在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创业上建机制,形成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新局面。
    二是人力资源支撑三年行动计划。可借鉴宁夏“盛天彩”公司创制团队组建模式,完善政策,依托企业,积极引进创意人才、协作团队为我所用。重视本土人才及团队的培养和使用,从“外”和“内”相向发力,不断强化人力资源保障条件。
  三是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筛选几个通过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收获良好效益的企业,给予奖励,发挥“赚钱”示范效应。每年筛选几个在引进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园区和基地,给予表彰,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四是产品价值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瞄准大众化、时尚化等方向,紧盯消费趋势,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双效”统一,履行新时代宁夏文化产品传播正能量的使命担当。
    五是融合发展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应从“一业一策”抓融合,结合我区实际,优先制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特色农业、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用文化力量推动关联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使文化产业在助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发展环境优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适度扩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规模,在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时向文化产业倾斜,扶优、扶强、扶新。精准、精细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激发民间投资动力。
   七是重大项目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实施5至1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高位推动,督查推进,落地落实。对标新时代发展新要求,以创新为基点组织项目,以新项目融合新业态、嫁接新模式、催生新经济。坚持质量优先组织项目,不看“砖头”重效益,以新项目链接有效需求和外部市场,推动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大链条。
 
        完善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
          ——王波委员代表农工党宁夏区委会的发言

   农工党宁夏区委会2017年对我区城乡居民医保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现行医保政策在执行中存在医保基金支出压力逐年增大;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较高;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难、控费难;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陷入困境;商业补充保险制度亟待建立等五大难题。
   为此,建议改革分档缴费,将医保三档缴费逐步调整为二档,建立公平、可持续的财政补贴机制,对不同收入群体、缴费档次实行相同的财政补贴政策。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稳定筹资机制,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筹资责任,在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
   建立医保差别化支付调节机制,推行按病种分级诊疗。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收费和医保报销标准,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降低城市三级医院收治普通疾病的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就医行为。开展按病种分级诊疗试点,明确限制大医院收治的基本病种,并进行考核评价。放开基层医保药品目录使用范围、落实专家坐诊制度,解决向下转诊执行难。
   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让医、患、保三方利益趋于一致。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完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筑牢保障底线。
   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强化医保对医疗费用监控作用。建立医保医师制度,从源头上管住执业医师手中笔,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组建第三方医保基金运行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基金筹集、使用和结存等情况,定期公开医保基金的收支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尽快出台我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机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制度,发挥保险在促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完善商业保险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机制。
 
      “三管齐下” 破解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张亚红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的发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宁夏发展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创新不足,没有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关键是没有破解科技创新投入这个“瓶颈”问题。各级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部分政策落实不力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建议:
   成立科技创新项目库和专项基金,组织力量重点突破,实现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围绕“市场-特色产业-技术”这条主线,开展宁夏特色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科学布局产业技术关键点和发展方向。依据产业技术路线图,遴选满足我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点项目,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引入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协同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匹配资金链、提升价值链,带动我区整个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全面梳理现有需要政府及各部门认定、审核才能享受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措施,理顺各部门之间关系,建立便捷、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使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到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严格落实各类科技计划、奖励和扶持政策提前备案制度,明确项目研发投入预算,未提前备案不得享受政府各类科技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将科技创新政策服务与落实情况、配套资金拨付情况等纳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中,确保各类科技政策落到实处。
   建立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强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相挂钩的政策扶持机制,以企业有无研发活动为重要依据落实有关科技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将研发投入纳入年度预算。严格研发投入统计工作,对未开展研发投入统计的单位不予任何科技资金支持。探索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为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费归集及加计扣除工作咨询服务。同时,进一步梳理各级财政科技拨款和用于研发投入的财政资金之间的关系,统一口径,明确可以计入研发经费的财政资金范围,确保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准确统计。
 
    推动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四点策略”
          ——何晓勇委员代表自治区工商联的发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近年来,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政府鼓励发展实体经济扶持政策了解不多、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企业手段单一、产业布局存在同质化倾向等问题突出,自治区工商联建议,通过深度挖掘宁商精神特质、创业贡献和回报社会的典型事例,加强舆论引导,培育宁商精神和宁商文化。建立宁商荣誉激励机制,对经济贡献大、吸纳就业多、社会反响好的宁商进行宣传表彰,打造一支勇于创新、善于经营的优秀宁商队伍。建立政府部门主导,工商联和民间商会协助承办机制,扩大宁商大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同时,通过产业、政策、技术和投资合作等模式,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实体经济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智能经济深度融合,引导我区民营企业加快产业创新转型步伐。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供给质量,倒逼企业创新转型,走“专精特新”之路,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拳头产品和名优品牌。大力实施民营企业人才提升工程,组织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到知名院校培训学习,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解读政策、传经送宝,帮助企业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指导企业完善研发机构和创新团队,构建民营经济创新体系。
   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送政策·进民企”活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填平政企之间的信息鸿沟。建立领导干部对口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工作制度和帮扶民营企业容错机制,完善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和听证制度。转变招商引资机制和考核制度,精准制定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将招商引资政策普惠到我区民营企业中,建立转移利益协调补偿机制和跨地区投资、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减少同质化竞争和产业分散化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集聚功能。
 
        做好“加减乘除” 推进依法行政
                   ——张锐委员的发言

   行政诉讼情况是考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2016年,我区审结的全部一审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位居全国第三,以判决方式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位居全国第一。行政机关败诉情况反映出我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亟待加强,与“让法治成为宁夏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区行政执法工作仍存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滞后、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高、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应增强“法治底线”意识,把依法行政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政府行政行为的底线。增强“法治轨道”意识,把行政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体系,把行政机关败诉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纳入考核指标,以考核倒逼行政机关提高执法效能和水平。建议尽快制定我区行政机关案件败诉问责办法,实行行政执法办案过错追究终身责任制。
   同时,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和执法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下放行政审批职权,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造良好的法治政府建设环境。强化层级监督,加大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指导与培训力度。强化内部监督,加强执法部门内设法制机构建设,配强法制人员,运用好执法信息平台对本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强化政府法制机构的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实行“一案一建议”,积极发挥好司法建议的监督功能。
   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厘清行政机关的权力边界,通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限权定责”,推动行政机关全面履行职能,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区示范推广。建议尽快出台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违章建筑拆除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程序规范,供全区执法部门借鉴参考。
 
          发展全域旅游 助推宁夏发展
                  ——刘劲松委员的发言

   我区发展全域旅游,是国家层面的重要布局,是符合宁夏区情的正确选择,也是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旅游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增幅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到2025年宁夏旅游业将向千亿级产值迈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要素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不够用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对此,建议各级政府推动发展多元住宿体系,鼓励发展星级酒店、精品酒店,规范发展特色民宿、汽车营地等新型业态。丰富旅游餐饮结构,培育宁夏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引进推广不同地域餐饮品种。编制实施《宁夏精品景区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景区接待服务功能,培育发展多业态旅游产品。
   自治区政府印发实施的《宁夏“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核集成服务,两带均衡发展,三廊整合提升,七板块打造精品,五大风景道串联产品,两大环线覆盖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非常符合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建议各级政府以规划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东部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尽快补齐发展短板,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整合我区旅游教育资源,创新旅游教育理念与办学模式,高标准创办宁夏旅游学院,使之成为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及特色鲜明的旅游高等院校,为宁夏及西部地区输送高级旅游人才,服务宁夏及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宁夏旅游智库,将国际、国内知名旅游专业教授、旅游规划设计专家、旅游企业家、我区本土专家人才纳入智库之中,构建50人左右的旅游专家智库,把脉我区旅游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建设集产、学、研功能一体的旅游行业培训基地,承接全区旅游行业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技能提升、课题研究等工作,为提升行业人才职业能力与服务水平提供支撑。
 
       以云计算、大数据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罗成虎委员的发言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呈现聚集发展良好态势,已成为继煤化工、现代纺织之后的又一重要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但也存在没有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产业生态体系不尽优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距、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此,建议应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形成错位发展。银川市重点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中卫市重点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可先行先试建设省域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将全区各单位新建数据中心项目集中部署在西部云基地,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将全区各市县、各厅(局、委、办)已建数据中心迁移到西部云基地。借鉴内蒙古、贵州产业政策,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保障措施,助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新动能。
   完善的产业生态是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应在“抓大”的同时“扶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已有亚马逊AWS、奇虎360、中兴通讯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亨通集团、新美大集团、京东、腾讯等一批数据中心业务需求的大企业和ZT集团、浪潮等大型云制造企业,夯实宁夏作为国家重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地位优势。搭建服务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产业孵化平台,引进和培育云应用、大数据、软件研发等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建议设立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大项目及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形成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聚群。
   同时,协调各运营商加大网络建设投入,优化网络出口路由,提升网络质量,降低网络资费,保证网络价格成本同比处于比较优势。构建“前店后厂”模式的数据“连通器”,着力打造能源、土地、网络综合成本洼地,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着力发展信息输出的外向型互联网经济。并切实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实施高端成熟人才引进工程。支持宁夏大学亚马逊云计算学院建设,积极推进与印度NIIT及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培养云计算、大数据高层次人才。设立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人才奖励资金,奖励贡献突出的产业人才。
 
        献计于银川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
                   ——陈艳菊委员的发言

   银川作为宁夏首府、“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42个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民航、铁路、公路建设为银川都市圈注入了强大动力。交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距离“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尤其是在宜居宜行等方面还存在规划引领和调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综合交通枢纽及公交场站建设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交通枢纽周边用地开发较为缓慢等差距和不足。
   为此,建议加强银川空间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等与石嘴山、吴忠、宁东交通规划衔接工作。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银川国际空港发展战略支持力度,协调中国铁路总公司和相关部门,将京呼银兰高铁和青银高铁引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港,使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与火车站综合枢纽、银川高铁东站连为一体,形成都市圈范围内的一个综合枢纽,使之成为辐射包头、兰州、太原、西安、阿拉善五个方向的中心城市,提高重大对外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增强银川空港辐射能力。
   同时,建议今后对交通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和预测,尤其是对大型交通枢纽的用地、城市轨道交通、客货运场站建设等用地,超前规划、提前预留,尽可能专项规划、专项预留、专项使用。
   在方式上,借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东风,将银川市列入国家发改委与地方政府共建客运枢纽示范城市,将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列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建设示范工程。借西部大开发东风,积极协调中国铁路总公司将银川东站综合客运枢纽与银西高铁银川东站房同步开工建设,并在交通方式接入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在规模上,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力求做到适度超前,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其便捷、顺畅、安全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枢纽建设规模。在标准上,可借鉴深圳、杭州等地先进经验,以宜居宜行为目标,以高端优质为标准,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给“扶贫车间”建设一个“支点”
                   ——尹树高委员的发言

   近年来,由政府、商(协)会、企业、贫困群众合力创建“扶贫车间”模式的扶贫平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了一扇就地就近就业脱贫致富的新窗。
   而我区“扶贫车间”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扶贫车间”配套政策亟待完善、贫困地区政府建设“扶贫车间”配套资金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贫困地区乡村和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意识不高、部分贫困村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等问题。
   为此,建议发挥政府切实发挥牵头揽总作用,与群众生活结合,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新建和改造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体经济、网络经济结合,在贫困村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扶贫车间”。并将“扶贫车间”与当地龙头企业、农村电商、特色民优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对接,建立合作联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效应和扶贫效应的“双保障”布局。还要不断完善“扶贫车间”授牌及监管相关规划,可对“扶贫车间”进行统一编号、统一标识,设立永久性标识牌,标注参与建设投资的企业和成果,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就业一批、脱贫一批。
   与此同时,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扶贫办等部门应将扶贫专项资金、政策性金融资金及相关指导意见整合起来,以宽松的优惠条件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建设“扶贫车间”。进一步明确“扶贫车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经营模式的政策法规,达到产权、设备、技术、人力投资共赢,用财税优惠、金融支持、人力资源等政策吸引企业家投身创建“扶贫车间”,鼓励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回乡参与脱贫攻坚。企业每吸纳1名贫困人员1年内实现稳定就业的,可享受政府每月500元至1000元公益性岗位补贴。
   积极探索“扶贫车间”管理模式,尝试让当地以场地、房屋等资源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和设备投入经营,政府做好服务和监管。以“企业出资、当地入股、政府服务、部门援建、共同所有”的办法,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扶贫车间”转移,让贫困人口直接在家门口上岗就业增收,实现“农民变工人”“校舍变车间”“等靠要变自己创”,达到“群众赢、企业赢、产业赢、政府赢”的多赢局面。
 
          对贺兰山生态修复的四点建议
                    ——张杰委员的发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煤炭的开采和“三线”建设,本世纪初,随着冶金工业和房地产的飞速发展,贺兰山大大小小的废矿坑犹如青山秀水中的斑秃、城市肌体中的伤疤。
   面对严峻的形势,自治区高度重视,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第八环境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提出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改方案,关停了保护区内的所有厂矿,正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从生态修复的角度看,我在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巩固整改成果。去年,自治区下大力气对贺兰山169处人类活动点进行分类整治,效果很好。现在看来,蚕食这个成果的最大威胁是非法盗采的屡禁不止。应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坚持谁破坏谁治理,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原则,加大综合执法和惩治力度,坚决遏制住非法盗采现象。
   制定修复规划。目前,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结合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制定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技术与阶段性验收要求,调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小镇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但贺兰山生态修复没有专业性的规划。在规划中,应该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应该“修”“休”结合,在修的基础上,更多地遵循自然法则,让历史的岁月抚平这累累伤痕。在规划中应保留场地的工业痕迹,将其转化为新景观结构中有特色、标志性的场所,体现出对所在地历史文脉的尊重。
   严格落实责任。贺兰山生态修复中已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但从目前来看,打“组合拳”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责任还需进一步明晰,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应建立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和生态修复验收机制,明确不同类型生态修复主客体。对于盗采无主矿坑,由政府作为修复主体。在投入机制上,建议自治区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修复的经常性投入。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落实“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为主导的生态保护红线,争取国家支持”的政策。
   适时修订法规。对贺兰山治理、修复所使用的《矿产资源法》《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执法管理和处罚力度远远不够。如对破坏生态公益案件的立案查处,所适用法律条款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较软,嫌疑人的涉案金额或者行政处罚次数都达不到立案标准,致使打击盗采效果不佳。建议自治区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立法作用,制定《贺兰山保护条例》,突出生态修复验收评价、资金保障、法律责任等制度性长效管控机制。
    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贺兰山昔日的雄浑和挺拔一定会重现。
 
                                          (稿件整理  张晨阳  图片拍摄  陈治学)
  【来源】: 华兴时报
【作者】:
分享到:
 
通知公告
· 关于召开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
· 关于征集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
· 关于推荐列席自治区政协十一届...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
· 关于征集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